給你一分鐘,能在電腦鍵盤上敲打多少字?一般人能輸入四五十個字就算快了,但專業速錄師一兩秒鐘就能完成普通人一分鐘的輸入量!可別不信,多次獲得全國速錄師大賽冠軍的資深速錄師劉鳳鳴的極限速度是每分鐘輸入648字,打字速度比《新聞聯播》的播音速度還要快上一倍多。
不久前,劉鳳鳴的三個視力殘疾人徒弟首次亮相上海市殘聯第六次代表大會,引起社會對這個新行當的關注。經過幾年的發展,上海約有速錄公司10家,從業人員不足百人,其中能獨立完成各種現場記錄的高級速錄師不足20人,與每年在上海舉行的幾千場國際國內會議、學術報告會的需求之間存在巨大缺口。
工作辛苦 從業者多為新上海人
速錄的“超音速”來自何處?一來,有專業速錄機和速錄代碼輔助;二來,少不了速錄師的勤學苦練。以培訓為主業務的上海速錄人才服務公司總經理張劍告訴記者,速錄與同聲翻譯一樣,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還要手明眼快思維敏捷,培訓階段就要付出大量汗水。
速錄機有24個左右對稱的按鍵,漢字和詞組則由55個鍵位碼組成,輸入一個字往往需要左右開弓同時按下幾個鍵,必須熟記相應的鍵位碼規則,才能達到千分之一的差錯標準。要學會左右開弓,速錄師往往要花一個月的時間。
速錄師一般要經過至少半年的勤學苦練,才能達到每分鐘140字的最低標準,有資格參加從業資格考試。雖然這份工作報酬不錯,特別是在上海車展、世博會等重大活動舉行期間,速錄師供不應求,日薪高達四千元,但正因為培訓和工作都比較辛苦,所以,上海的從業人員絕大多數都是新上海人。
前景廣闊 有院校開設速錄課程
國內最早出現速錄服務的城市是北京,在APEC會議和世博會舉辦后,上海的高規格會議大幅增加,每年僅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各種會議就有上千場,對速錄師的需求也大幅上升。
幾年前,上海最早出現速錄師時,搞培訓的北方老師很抓狂,因為,南方人往往分不清平舌、卷舌和前鼻音、后鼻音,出錯較多,隨著新上海人不斷融入上海,上海人的普通話越來越標準,準確率也越來越高。不過,光會背誦代碼表還不夠,拓寬知識面也很重要,一些速錄師為此專門學習專業知識,成為特定領域的半個行家。例如,汽車企業、上海超級計算中心等專業機構往往會點名請劉鳳鳴、李莉等幾個懂專業知識的業內名人去擔任速錄師。
不過,師資力量不足限制了從業隊伍的壯大,在世博會期間,上海的會議往往得從杭州、北京請外援。正是看到供求之間的鴻溝,不僅司法系統對庭審速記員等展開大面積培訓,一些高校也開設課程。去年,上海大學巴士學院在文秘專業中開設速錄課程,對幾十名學生開展培訓,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也將速錄設置為選修課。從2009年開始,市殘聯累計已對147人次殘疾人展開就業培訓,希望能讓殘疾人特別是天生具有盲打優勢的視力殘疾人能借此提高就業層次,體現人生價值。
[1]
上一篇:速錄就是反復練習 學技巧:將速錄..![]() |
下一篇:國內首批高級速錄師大聚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