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
速記事業,從1896年拉開序幕,到今天已經是112年的光景。速記在那漫長的歲月里,艱辛舉步,求爭拼搏,奮勇努力,僅僅打造了一個民間的作坊。在那水深火熱,民不聊生和長期戰亂的年代,廣大人民連自己的生命和溫飽以及棲身之處都無法解決,如何能光顧速記文化領域的科學品牌。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千百萬翻身的奴隸成了國家的主人,建設新中國,奴隸們開始拼命地學習文化,學習技術,學習建設自己家園的本領,速記作為快速記錄的工具和技術,備受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速記事業發生了根本轉機,速記開始為廣大工農兵學商所利用,為人民服務,成為新中國的寵兒。
雖然
速記在發展,然而,它和所有領域一樣,也遭到“四人幫”的迫害,速記學校被迫停辦,速記教師被迫改行,速記的權威學者和一些有成就的速記工作者也進了“牛棚”,速記的書籍因為有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被堪稱“大毒草”送進了造紙廠,速記正在面臨滅絕的邊緣。
撥亂反正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速記學術獲得新生、恢復與發展,速記界也迎來了明媚的春天。
1979年10月,全國政協教育組召開了在京速記工作者座談會,會議由全國政協教育組組長、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主持,與會同志就恢復和發展我國的速記學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會后《光明日報》以《速記有用,應當重視》的專題向全社會進行呼吁和報道;1980年5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速記是運用一些簡便的符號和縮寫方法,迅速記錄人類語言或表達人類思想的快速、先進的書寫工具。它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提高效率,用途極其寬廣。在我國廣泛傳播和推廣速記,將會使它在實現四化進程中起積極作用!薄吨袊嗄陥蟆泛汀逗邶埥請蟆返认嗬^發表有關恢復速記學術的文章,引起了全社會的重視。此后,全國各省市紛紛成立自己的速記學術組織和社會團體。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