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速記的定義 顧名思義,“速”就是快,“記”就是記錄。簡言之,速記是一門快寫實用技術。
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人們時常埋怨自己寫得太慢,沒有辦法把聽到的東西立即完整的記錄下來。其實你寫得不一定很慢,而是因為對方講得太快,寫和說不同步。一般來說,正常的說話速度和正常的書寫速度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差距,而解決這個矛盾的有效方法是使用速記。速記可以一字不漏地記錄講話、報告乃至電臺電視臺播音內容,使語言的發音速度與人們的書寫速度實現同步。
速記誕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滿清末年從西方傳入中國。速記在日本曾被稱為“寫言術”、“旁聽筆記法”。在英、美叫做shorthand(縮略字)。在其它國家,如德、法、俄等國,對速記的稱謂中大都包含有快、簡、短的意思。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一些文字改革的先驅,為了改革漢字,把外國速記符號介紹到國內時,也曾采用了各種不同的名稱,有的把速記稱作字或字母,如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天下公子”,力捷三的“閩腔快字”,張才的“漢文快字全書”;有的把速記稱作記音符號,如,沈學的“盛世元音”,李良材的“簡易記音法”;還有的把速記叫做識字新法,如唐穗田的“識字新法”等等。當代速記學者陳有章還在設計速符現代化漢字方案,直到1987年,四川速記學者李思元還把他的速記方案定名為《世界(漢語)線點文字》。
對速記的定義各個流派均有各自不同的見解,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統一表述方法。
《美國大百科全書》(1978年版第24卷)給速記下的定義是“速記是簡潔而迅速的書寫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