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速記,學者們都有比較科學的定義了。我的這篇小文,不過是從速記的一個重要用途--會議記錄方面談一點自己的粗淺認識。
現在,隨著速錄技術的蓬勃發展,手寫速記似乎漸有被忘卻的味道。因為我是一個手寫速記的學習者和實踐者,也可以說是一個受惠者,對這門技術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我不是抱殘守缺者,而手寫速記更不是什么殘、什么缺。應該說手寫速記是一種尚未普及便被現代高技術超越的先進技術。說它先進,是與普通的文字相比較而言;說它被超越,這本身就是不爭的事實。正如電腦打字比手寫速度快,但電腦卻永遠不能代替鋼筆一樣,在只能用鋼筆的地方,手寫速記就是一門先進技術。正因為它尚未普及便被現代高技術超越,現在使用手寫速記的人,恐怕會越來越少了。正是這一份擔憂,讓我感到有必要將自己使用手寫速記的心得寫下來,與大家分享。希望有更多速錄者也成為速記者,成為能機錄、手寫的“兩棲作戰”的“特種兵”。
我是在大學期間參加北京速記協會的函授學習的。一接觸到它,我就深深被它吸引。經過我的不斷練習,終于可以熟練運用了。學習使用速記好多年了,可以說,速記對我的學習、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
我大學畢業后,在檢察院工作。日常調查案件的過程中,需要作大量的筆錄。雖然正式的筆錄不能用速記,因為誰也沒有時間等你翻譯整理成漢字后,再在上面簽字畫押。但是我們在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時,有時需要調查走訪很多人,不一定都要做正式筆錄。這個時候,我的速記就派上大用場了。我可以完整記錄下被調查者的話,事后還可以仔細分析,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的線索。而用漢字記錄,就沒有這種優勢了,留待事后回味的東西太少,也許就在不經意間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就被放棄了。我一旦有什么靈感,也可以迅速記錄下來,不怕一忙起來就搞忘了。后來,我調到市委辦公室工作,速記的運用范圍就更大,使用頻率更高了。因為速記,我很快成為市委各種重要會議首選的記錄人員。(凡事有一得便會有一失,個中滋味不必細表)。在大量的會議記錄實踐中,我靈活運用速記技術,記錄能力逐步提高,并有了一點心得,這就是本文將要探討的速記運用于會議記錄的技巧。
一、會議前的準備
做好會議前的準備工作是做好會議記錄的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要了解會議的目的、議程、主持人、參會人員范圍等。最重要的是要對會議的內容盡量了解到。預先對可能出現的生僻詞匯或專業詞匯進行熟悉,制定略符并練習幾遍。一旦遇到就會覺得心應手了。要了解這個會議的目的及重要性,以決定是作詳細記錄還是要點記錄。我對一些傳達上級文件、會議精神的會議,往往只記一個議程。(有文件可查,你還拼起老命去記,不是吃飽了撐的是什么?)但是,對于比較高級的領導的講話,就要作詳細記錄了(呵呵,這可不是勢利哦)!實踐證明,越是高級的領導,口才也往往越好,條理性也往往越強。記錄他們的講話是比較輕松的。溫家寶總理的講話就是慢條細理的,記錄這種講話就很爽(只是我的級別還夠不上記他老人家的講話,呵呵)。最難記的要數具體工作的安排。有的領導講話東拉西扯,說一半丟一半,還美其名曰發散性思維、跳躍性思維。我有一次被臨時通知參加一個會議,事先對會議內容一無所知。但是參會領導卻個個對這個事情都比較清楚。這可把我害慘了。主持人一開始就說,我們今天主要是議一下“那個事情”,到底是哪個事情呀?我聽了半天也沒有一個頭緒。我問坐在身邊的主任,他說“我都不知道!”你做記錄難道也記“那個事情”嗎?真他。。。。。。(想罵人。┻@種記錄只會讓人暈死!
根據會議的內容和重要性,配備記錄人員。雖然速記人員對一般的會議都能應付自如,但是會后的整理要花上幾倍的時間,這是比較痛苦的事情。所以,對重要領導的講話,可以配一個速記人員和一個一般記錄人員。一般人員用漢字簡單記錄,有這么一個意思就行了。速記人員則做詳細記錄,會后根據記錄寫出傳達提綱、紀要之類的玩意兒就可以了。當然,如確有必要,速記員還是可以在以后慢慢整理。這樣做效率挺高,一般記錄人員也會覺得這是一個不用他負責的閑差而樂意接受。最關鍵的是不累自己。這是我慣用的一招,要點是事先要征得管事的同意,否則,就只有去做夢吧!
一個小問題:
速記人員坐在什么地方?一般來說,我習慣于坐在主要領導的左前方或右前方。這樣既可以聽得清楚,也可以觀察到領導的表情、動作,對其意到而言不到的地方,可以準確領會并補齊。如果在主席臺上,最好坐右邊,比較順手;當然,如果你是左撇子,可以坐在左邊,同樣是為了順手。
二、會議記錄的過程
會議開始后,速記人員要保持精力高度集中,特別是在詳細記錄時,一定不能分心,否則記錄將無法進行。
1、討論會怎樣記錄
一般說,按照會議的議程,與會者一個接一個地發言,這是比較好記的。但實際情況是,經常發生與會者熱烈討論,爭先恐后地發言的場面。你一言,我一語,到底聽誰的?記誰的?如果用錄音機來記錄的話,恐怕就是一塌糊涂了。速記人員的價值恰恰就是要在這種時候得到體現。畢竟人比機器聰明嘛!我的經驗是,死死盯著主持人(通常他也就是最大的家伙)和主要領導。其實,就是誰的官大聽誰的。一定要牢牢記住“人微言輕”這四個字,少做無用功。場面實在太混亂,你就可以抱著手看熱鬧了,主持人都控制不住,你瞎忙個啥呀!但是在主持人或主要領導作會議總結時,你又必須全神貫注了。如果前面記得很詳細,到最后關頭卻漏掉了最重要的內容,那么你這篇會議記錄撕掉也沒有什么可惜的?梢哉f,這就叫不得要領。
2、對人名、地名、文言文等非常用詞匯怎么記?由于速記是記音的符號,一個符號表示所有這個符號表示的讀音。如果這個符號不聯系上下文,是難以譯讀的。比如,JIWEI,到底是“紀委”還是“幾位”?JIANCHA,到底是“檢察”還是“監察”?如果孤立地看一個符號,恐怕只有道士才認得你的符號了!所以在記錄人名、地名等非常用詞匯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用漢字。至少第一次出現時要用漢字,再次出現時,就可以用符號了,否則,你是在給自己譯讀時找麻煩。對于文言文的記錄是很煩的。因為文言文大量使用單音節詞匯,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整理時,聯系上下文也是十分困難的。況且有的文言文,給你原文,你都難以馬上弄懂,更不要說聽了。聽都聽不懂,還記什么記?那么遇到領導賣弄文言文時怎么辦?我的辦法是,你要相信自己,你都聽不懂的,可能大多數人都聽不懂!既然,他要賣弄大多數人都聽不懂的東西,又不愿解釋,可見不是什么重要的東西。不記也罷!對于自己曾經讀過的文言文,可以記一個出處和起始的關鍵字,下來查補,F在查找點資料方便得很,只要google一下就搞定。但這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要想做一個好的速記員,不斷加強各方面知識的積累是十分必要的。
三、速記稿的整理
會議結束之后,常常需要形成會議紀要或者情況通報之類的玩意兒。如果由記錄者執筆,那么因為時間要求比較緊,可以先根據速記稿直接寫作,不必翻譯。交差之后,再來翻譯整理速記稿。
速記稿的整理,既要忠實講話者的意思,也要大膽增刪。有的領導講話條理性差,甚至講一些和會議不相干的、牛頭不對馬嘴的話;有的領導喜歡省略句子成份,講究殘缺美;有的領導喜歡用手勢,手舞足蹈。對于這些人的講話,你如果不大膽增刪,就算你是詳細記錄的,你把稿件交給他們審閱,他們也不會承認自己是這樣說的,而且,還會倒打你一釘耙,說你記錄能力太差(如果你真是這樣做了,其實他也沒有說錯你哦。。
關于速記稿的整理,比較講究綜合素質,論述已經比較多了,我就不再贅述。
[1]
![]() |
下一篇:第四屆國際與日共存計劃科學研討..![]() |